
不可否認,中國消費者是全球消費市場中的一個強大部分,他們的支出預計在未來 10 年內翻一番,到2030年將達到12.7 萬億美元。
在美國,中國消費者的影響力也在上升。整個亞裔美國人(其中華人約占25%)在過去 20 年中的可支配收入增長了 300% 以上,是美國增長最快的單一種族非西班牙裔族群。
對于營銷人員來說,中國消費者代表著一個巨大且不斷增長的機會。但這些挑剔的消費者希望營銷人員通過他們使用的渠道與反映他們對文化、興趣和價值觀的細微差別理解的內容接觸。作為一家幫助在中國及海外市場推出和擴展品牌的跨國公關公司,我們一直看到這一點。
以下是幫助營銷人員接觸這一重要受眾的七個見解:
他們集中在城市中心。
比如大多數華人居住在美國的主要城市,特別是紐約、洛杉磯、舊金山和圣何塞。這對營銷人員有兩個方面的影響:如果他們想接觸 美國華人,他們應該關注這些市場。這也意味著,如果他們發起本地活動,他們的信息應該能引起華人的共鳴。
創建專門針對中國消費者的營銷信息具有挑戰性。它需要對社會背景和歷史參考有透徹的了解,并以真實的方式注入文化線索。我發現,對于大多數品牌來說,專業的中國營銷顧問或對文化有深刻理解的中國本土機構或設計師是最實用的方式。
他們是全球消費者。
今天,許多居住在美國的中國消費者搬到這里上大學,每年有超過 300,000 名中國學生就讀于美國大學。更重要的是,超過一半的美國華人是在外國出生的。在試圖接觸美籍華人時,營銷人員需要以更全球化的視角來反映這一真正的國際人口。
對于希望向這一群體進行營銷的品牌,提供支付寶作為支付方式可能比提供中國主題的產品更有效。針對這一特定目標市場的品牌信息需要避免將這些充滿活力的群體混為一談或與老一代混為一談的刻板印象。
他們在更廣泛的社交媒體平臺上。
盡管許多美國華人使用 Facebook、Twitter 和 Instagram 等美國營銷人員的首選社交媒體平臺,但他們往往更依賴在中國流行的平臺,如微信。除了微信上的有針對性的廣告,營銷人員還可以利用流行的應用程序,例如小紅書,一款起源于上海的基于地理的購物應用程序。
他們以社區為導向。
無論是學生群體、大學畢業后留在美國的 X 一代華人、老一輩還是高收入的科技高管,中國消費者通常都與緊密聯系的文化社區聯系在一起,其中包括他們在中國的社交圈、社區團體和中國慈善機構。因此,口耳相傳等營銷方式在這個市場上非常有效。社交推薦比傳統廣告強大得多。
他們是早期采用者。
華人美國消費者喜歡新技術,并且經常被新體驗所激發,使他們成為營銷人員推出新產品的戰略性人群。這些消費者通常是早期采用者,并不怕嘗試新事物。?
他們是以品牌為中心的奢侈品消費者。
中國是奢侈品的第三大市場,華人也同樣熱愛奢侈品牌,這使他們成為美國奢侈品營銷人員的主要目標。除了奢侈品,華人總體上更以品牌為中心,這意味著擁有成熟審美和明確價值的知名美國品牌更有可能被這些受眾所接受。
他們對捕捉中國文化的膚淺嘗試沒有印象。
為了接觸美籍華人,許多營銷人員采取了最低限度的方法,依靠過時的設計或通常植根于中國人的刻板印象的噱頭。營銷人員需要花時間了解中國文化的細微差別,而不是紅色的中國數字,或者另一個中國新年活動或中國生肖“[填空]年”產品。
比如春節,奢侈品牌Prada、Hermès和Tiffany & Co.打造的奢華麻將套裝,利用了品牌標志性的工藝,同時展現了贏得許多中國奢侈品消費者心的尊重和克制。在農歷新年前后釋放它們也表明了對文化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在家庭聚會上打麻將是許多中國人的美好回憶。
底線
在美國的中國消費者準備在未來幾年在整個美國消費市場以及科技和奢侈品等主要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營銷人員不能忽視這一關鍵人群,但他們也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為了接觸到華人美國消費者,營銷人員需要花時間了解他們是誰、他們在哪里以及他們重視什么。